本来不是为了生活,也不是为了寂寞,不过是单纯的喜欢他这人。
他是穷鬼,那又如何?
他没名气,那又如何?
他年老多病,那又如何?
我喜欢他,这就足够。
张爱玲的爱,从来就是这么纯粹,不掺半点杂质。
在两人生活的十年里,
张爱玲迎来了人生第二个写作高峰。
1967年,赖雅去世。
在此后三十年时光里,
张爱玲一直以赖雅夫人自居,
这是何等的怀念与痴爱。
7 剩余的亲情
与姑姑的合照
70年代末,张爱玲主动与姑姑取得联系。
听说姑姑身体不好,
便多次从美国汇款回来。
1980年代,大陆再次掀起张爱玲热。
张爱玲便将国内版权委托给姑姑,
版税也全部赠与姑姑与姑父。
张爱玲为何对姑姑这么好?
因为母亲丢下她后,姑姑数次接济她。
宋淇夫妇
1995年10月,张爱玲逝世,
死前,她立下遗嘱:将所有财产赠给宋淇夫妇。
这笔钱财,除了28107.71美元,
还有外币存款32万多美元,
一共加起来可折换260万港币,
这在当年,实在不是一个小数字。
张爱玲为何对宋淇夫妇这么好?
因为宋淇夫妇一直在默默帮助她。
张爱玲并不是冷酷无情,
她只是一个爱得很纯粹的人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
人心对人心,你真我就真。
8 孤独的晚年
多人都觉得张爱玲晚年过得很凄惨。
是啊,看起来实在是凄惨:
家徒四壁:墙壁空空,没有悬挂任何饰品,房间只有一张桌子,一台电视机,几本书。
吃穿拮据:穿一次性衣服、拖鞋,只吃方便食品和罐头食品。
孤单一人:没有伴侣,没有子女。
狼狈不堪:为了躲避虫子或记者,搬了很多次家。
很多人觉得张爱玲活成这样是因为穷?
可显然不是。
晚年的张爱玲虽不富,但也不穷。
皇冠出版社每月会给她稳定的版税,
她死后也留下了近35万美元遗产,
而当时房租仅仅才500美金一月。
当我们觉得她活得家徒四壁时,
她却在写给林式同的信中说:
身外之物还是丢得不够彻底。
当我们觉得她活得孤单一人时,
她却花十年时间阅读各种版本的《红楼梦》,
写了一本学术论著《红楼梦魇》,
所以,我们一直觉得的晚景凄凉,
并非是现实所迫,而是她的主动而为。
张爱玲年轻时有个朋友叫炎樱。
念大学时,两人好得如胶似膝。
张爱玲书中插画,多由炎樱创作。
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时,炎樱是证婚人。
可晚年时,张爱玲和她莫名就没了来往。
炎樱写信说:为什么不再理我?
张爱玲说:我不喜欢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其实,张爱玲断交的何止是炎樱。
80年代,中国掀起张爱玲热,
最大的发掘者就是夏志清。
但1985年至1988年,
夏志清给张爱玲写了5封信,
张爱玲也一封都没回。
中国大陆、港台纷纷托人请张爱玲回去,
但张爱玲都拒绝了:我不想凑热闹了。
晚年,除了与知己宋淇夫妇保持通信外,
她几乎断了与其他任何亲朋的往来。
而当宋淇夫妇向她索要电话时,
张爱玲也不给:我担心记者根据电话号码查到住址。
她就这么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
就是意识到你的生活对他人毫无意义。
他人的生活对你也是毫无意义的。
这才是张爱玲选择晚景凄凉的原因。
少时的繁华,远去的伊甸园,
俗世里五味杂陈的人生滋味,
她俱已味尽。
那样的人生她早已看穿。
所以,她决绝躲开世事纷扰,
把自己隐进半部红楼。
前半生她一直在做加法,
后半生她一直在做减法。
主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
把自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