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版主>高辣小说>被读心后我宠冠后宫> 被读心后我宠冠后宫 第10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被读心后我宠冠后宫 第102节(1 / 3)

他则过目了一遍其余的线索。

其中一条线索,准确地说应该是一条报官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报官者叫周昌,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仆。

他家公子周茂在一个月前说是要出门一趟,然后就再也没回来。等了几天,都不见主人,老仆便去县衙报了官, 但县衙的官员不重视,觉得那么大个人呢, 又是大男人,还能丢了不成,敷衍地表示会帮他找人,然后便再也没了下文。

周昌去了县衙好几回都被赶出来了。

眼看一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周茂的消息,周昌心急如焚,听说京城刑部在寻失踪人口的线索,他便一大早就赶到了刑部既是提供线索也是报案。

葛经义之所以关注这个案子,倒不是这个失踪人身份有什么特别的。

只是因为这宗案子时间最近,残留的线索最多,能够寻到人的几率最大,而且时间短意味着这位周茂可能还活着。

所以葛经义又命人将周昌带了过来,详详细细地问了一番他家公子失踪的过程。

周昌说,他家公子在二月末的一天说是要去游湖,然后便再也没回来。事后,周昌怀疑周茂可能在游湖时遭了难,便使了不少银子,请湖上的船夫帮忙打捞寻找,但最终也没有寻到他家公子。

葛经义听完后皱了皱眉,周昌所说的湖叫平湖,乃是京城以东唐华县境内的一个淡水湖,湖面不小,不知周茂具体的游湖地点要沿湖寻找,这难度太大了。

而且若他真落水而亡,那这么久了,尸体早该浮了起来。

葛经义觉得周茂死在平湖的几率不大,不过周茂失踪前要去的最后一个目的地是在平湖,还是得派人去查查,兴许有些线索。

葛经义安排了经验丰富的衙役去平湖周边走访,看有没有当地人见过周茂,然后又派人去调查周茂的人际交往关系,有没有跟人结怨或是有财物纠纷等,看能不能寻到一些新的线索。

人命官司大多无外乎财色仇这三样,鲜少有例外的。

若说周茂的案子还有入手的点,那那些好几年前的案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那种,葛经义都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因为即便有什么线索也全断了,甚至连知情人都很难寻。

他第一时间又想到了唐诗。有瓜瓜,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很快就会清楚。

但他也没忘记上次皇上的警告,破案是他们刑部的事,大案要案关系比较大的寻求瓜瓜他们帮忙就算了,总不能这些悬案疑案每一件都去找他们吧?

葛经义决定还是先寻寻线索,实在找不到再想办法去套唐诗的话。

唐诗完全不知道自己又被盯上了,她摸了摸耳朵,好热,是谁在念叨她?莫非是原主的父母?

她问瓜瓜:【看看原主的爹妈在干什么?没念叨我吧。】

瓜瓜:【人家去赴任的路上,忙着赶路呢,都好得很,念你做什么?】

好吧,是她自作多情了。

唐诗摸了摸鼻子,转移话题:【瓜瓜,快看看,殿试是不是要开始了?】

瓜瓜:【还要等一会儿吧,贡生们在外面做准备了。】

殿试是在宫中举行,至于具体地方,看礼部当年的安排。今年定在了太和殿的丹墀之上,如果遇到风雨天气,则移至室内。

殿试只有一场,由皇帝主持,当天交卷,然后弥封阅卷。

至于试题,可由皇帝亲自出题,也可由礼部出题,然后由皇帝选一道,因为这阵子一直在御书房浑水摸鱼,又有瓜瓜这个外挂,唐诗比很多人都提前知道了考题,不过知道她也不会。

因为考题就一句话“民之于官何谓?”。

这应该是考治国之策的,唐诗顶多能说几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名言,但要让她写篇文言文小作文,还是算了吧。

在唐诗的翘首以盼中,殿试总算要开始了。

贡生们身着袍服冠靴依会试名次排列成两队,单双数各一队,立于大殿下方台阶两侧。

唐诗放眼望去,赞道:【瓜瓜,好有气势啊,果然是人靠衣装,你看这些读书人统一换上锦袍之后,看起来颜值都提高了好几分。】

不过能考中贡生的大部分都有点年纪了,不少蓄着胡子,看起来有点刻板威严,让唐诗想起了教导主任,所以她口花花都收敛了许多。

贡生站定后,鸿胪寺那边又走了几个流程,然后放起了鞭炮,鼓乐齐鸣,身着黑色袞服的天衡帝走上高台,坐下,唐诗站在他身后,将底下的一切尽收眼底。

阳光正好,白玉阶梯一步步往下,阶梯两旁站满了恭敬文武百官和贡生们,从上往下看去,一切都那么的渺小,似乎手一捏就能掌控他人的命运。难怪这么多人为了权力争得你死我活呢!

在她胡思乱想的时候,礼部开始将试题发到两侧的黄案上,然后官员和贡生们向皇帝行礼。礼毕,官员退居两侧,贡生们则依次到黄案前落座答题。

答题时间为一个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