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于是,两人站在一起,各自写祖先的名字。
&esp;&esp;明春晰以前比较少写这些,大多都是明乐心准备,此时写着,有一种岁月流转的感觉。
&esp;&esp;他抬头看看卿孟祝,两人的关系虽然变了,但同在一个桌子上准备祭祀的事宜,好像年少的时光又续起来了。
&esp;&esp;写完袋子,卿孟祝带明春晰去捉鸭子。
&esp;&esp;这是他们本地的习俗,据说在纸钱袋子的信封上滴过鸭血,袋子才能飘过黄泉,送到先人的手上。
&esp;&esp;他们并没有考证过这样的习俗,无论什么习俗,大抵都是慰藉活人的。
&esp;&esp;生活就在这些习俗中慢慢流淌,一年又一年。
&esp;&esp;忙碌了半下午,黄昏的时候他们去路边烧纸。
&esp;&esp;卿孟祝将手里的木棍交给明春晰:“你先画个圈,画圈的时候留个口子,口子朝坟墓的方向,然后就可以把纸钱放到圈里烧了。”
&esp;&esp;明春晰:“好。”
&esp;&esp;卿孟祝走了几步,在旁边另外找了个地方开始烧纸。
&esp;&esp;他家的祖先在本地,不必画圈,直接烧就可以了。
&esp;&esp;烧的时候,卿孟祝看着纸钱上燃起的火光,不知道父亲卿言和母亲孟贞昱能不能收到,如果能的话,他们早在另一个世界相聚了吧?
&esp;&esp;往年,他总会期盼一家三口相聚,今年,那种感觉已经完全消融。
&esp;&esp;人长大之后总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他已经能独立,不再依赖父母了。
&esp;&esp;烧完后,暮色变得更加浓重。
&esp;&esp;不止他们出来烧纸,村里的其他人也出来了。
&esp;&esp;他们并肩往回走,回到家,卿孟祝将准备好的东西提出来,让明春晰给明乐心带过去。
&esp;&esp;明春晰将东西放在后备厢里,和卿孟祝一起站在后备厢前:“忽然很不想回去。”
&esp;&esp;卿孟祝:“回吧,你明天下班后再回来。”
&esp;&esp;“好。”明春晰答应了,却张开了手臂,示意抱一下。
&esp;&esp;卿孟祝笑了笑,过去和他拥抱了一下:“明天见。”
&esp;&esp;这个带着彼此温度的拥抱一触即分,却是他们确立关系以来的第一个拥抱。
&esp;&esp;卿孟祝轻推他,语气变得轻快了一些:“回去吧,不要走夜路。”
&esp;&esp;明春晰:“明天我早点下班。”
&esp;&esp;明春晰缓缓启动车子,离开卿孟祝家门口,卿孟祝在后面挥了挥手。
&esp;&esp;晚星已经出来了,护法和护卫站在卿孟祝身后陪着他,时不时摇一下尾巴。
&esp;&esp;他仰头看着星星,今年的中元节还是他一个人过,他却一点都不觉得孤独。
&esp;&esp;第61章 能联系你们学校的种质库吗?
&esp;&esp;卿孟祝家的莲蓬多了之后,光靠他自己就采不过来了。
&esp;&esp;全靠自己弄也太累,他干脆请卿平墩跟他一起采。
&esp;&esp;好在莲蓬基本高出莲叶,坐船一进池塘,基本扫一圈就能判断出哪些莲蓬可以摘,哪些不能。
&esp;&esp;他们不要莲梗,直接将莲蓬割下来扔船舱里,装满一船就运到岸上,然后再用小三轮拉回卿孟祝家。
&esp;&esp;卿孟祝没买小三轮,卿平墩帮卿孟祝运辣椒的时候顺便把莲蓬运回去。
&esp;&esp;一辆小三轮就能把当日采的所有莲蓬运完,不用跑第二趟。
&esp;&esp;因为鲜食莲子比较难卖上价,莲蓬运回家后,卿孟祝让人将莲子剥出来,然后手工剥掉莲子的外壳,再将莲心穿出来,另外烘干。
&esp;&esp;这一步比较麻烦,卿孟祝也不爱干这种细致活,剥莲子这步同样在村里的群里请人。
&esp;&esp;他原本想请一两个人,村里的老人们表示,想过来他家里剥莲蓬顺便聊天。
&esp;&esp;大家商量了一下,卿孟祝最终决定不请固定的人,村里谁愿意来都剥都行,先到先得,剥完就没有了。
&esp;&esp;正好他家的莲蓬产量也不稳定,有时多有时少,请固定的人其实不太好算价钱。
&esp;&esp;商量好后,村里的老人们每天吃完早饭就会过来帮他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