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风,铁风车咋转哩?”
&esp;&esp;“妮儿,爷带你去吹风。”
&esp;&esp;深秋的季节,冷得都穿上薄袄了,这会儿却有一群傻子一个个进来感受风扇吹出的风。风扇头往哪儿摇,他们就往哪儿走,四五十的人,和他们的孙孙一样。
&esp;&esp;生平第一次,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esp;&esp;大家都吹风去了,人群中只有校长激动地指着屋檐上那些光伏板,那双已然苍老的眼睛里猛地绽放出对知识的渴求:“我能学吗?”
&esp;&esp;“能。”
&esp;&esp;“真好,真好。朝闻道,夕死可矣。”
&esp;&esp;第176章
&esp;&esp;江济堂把围着太阳能发电板团团转的校长拉过来,教他看显示器上的电量,也和他讲述太阳能发电板的原理。
&esp;&esp;五四年联邦就有太阳能电池了,平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阴天或者太热的时候,就可以打开电灯和电风扇使用。
&esp;&esp;当然,说这么多也没什么用,得有材料。
&esp;&esp;他想到自己在五十年代末送出去的那一批太阳能光伏板,不知道会不会加速这个世界太阳能发电的研究呢。
&esp;&esp;“暗了开灯,热了吹风,这么好的条件要是读不出东西,我把他们腿打断。”大队长背着人用胳膊擦擦眼睛,转头又是一副死板老人家的模样。
&esp;&esp;考虑到电量不足,每间教室只有两根日光灯和两扇电风扇,后世人肯定觉得少,但他们拥有的太少,此时已经有了被馅饼砸晕的晕晕乎乎。
&esp;&esp;“这东西很贵吧?”村支书拉着江济堂到一边说话,连县城里都没有这种能把太阳变成电的东西,他们学校居然用上了。
&esp;&esp;“小同志啊,这些东西都是咋来的呀?我这心有点儿悬哪。”
&esp;&esp;东西太好啦,他们不配用。
&esp;&esp;“私人用,自然价格高昂,但给孩子用,就不值什么。”江济堂笑着说。
&esp;&esp;“村里领导干部这么重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不论出身,不论男女,可见是很有远见,也肯付出行动的。老实说,我们很愿意伸手帮助这样的村子。
&esp;&esp;“如果孩子能通过学习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我们也会觉得十分荣幸。”
&esp;&esp;村支书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握着江济堂的手上下摇:“谢谢,多谢你们。”
&esp;&esp;他们村里砸钱搞小学,被人冷嘲热讽,村里也有人不理解不支持,尤其是妇女主任,到处宣传让女娃儿上学,遭人厌,没想到这个小同志和背后其他人这样支持,甚至是下大力气支持。
&esp;&esp;这些桌椅这些黑板,这些电风扇和电灯,都是花了大钱,还不容易买到的。最后还让人小同志开着大车送过来,里里外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不让他们费一点心。
&esp;&esp;村支书越想越鼻酸:“小同志,你放心,我们一定好好搞,搞出成绩来。”
&esp;&esp;主要的东西都装得差不多了,但门口还有好几个大袋子。江济堂把装着标语的袋子解开,拿出一个个背面贴着白色泡沫板,正面是大红色塑料晶片的标语。
&esp;&esp;这一次就不是他爬楼梯安装了,很多年轻人踊跃报名来帮忙,很快,后墙就贴上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下面还贴上以‘美丽校园’为主题的不织布贴画,看着更有教室的气氛了。
&esp;&esp;“这里还有些教具。”江济堂把教学用的尺子、圆规、黑板擦、圆头磁贴、粉笔等东西拿出来,一分为四,每个教室都有一套。
&esp;&esp;“都试试。”他鼓励人群里的老师出来,试试这些东西。
&esp;&esp;结果自然是很好,但他们最惊喜的还是磁贴:“这样就不需要用胶黏上去了。”
&esp;&esp;最后一个袋子,装的是本子、白纸、彩笔、彩色卡纸、颜料,还有橡皮擦、铅笔、中性笔、胶水之类的东西。本子上面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封面都被江济堂用牛皮纸替换了。
&esp;&esp;江济堂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用好,还是交给老师安排吧。
&esp;&esp;至于那些垃圾袋里捡回来的铅笔、橡皮擦和尺子,可以送给家里困难的孩子们,能省一点是一点。
&esp;&esp;到此,所有任务物品交接完毕,天也黑了。教室里的几个日光灯都亮起来,但只亮了两分钟,就被爱惜的校长给关了,只留下一盏。
&esp;&esp;现在就剩下一件事:开箱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