俨微妙地同情了一无所知的曹孟德一秒钟,坚定了不能上曹操这条船的信念。
&esp;&esp;到底是谁给曹操的自信觉得得罪秦梓桑没关系啊!
&esp;&esp;曹操还在劝说赵俨放宽心:
&esp;&esp;“梓桑虽然关爱黎庶,却是个心肠柔软之人。待操回去同他解释一二,他便会理解操此举是必须的。”
&esp;&esp;不这样震慑不了陶谦。
&esp;&esp;赵俨:???
&esp;&esp;《心肠柔软秦梓桑》
&esp;&esp;赵俨差点以为自己耳朵坏了。
&esp;&esp;曹孟德是个聪明人,他既然会对秦家父子产生这么大的认知偏差,那必然不是曹操自己有问题,一定是秦家父子有问题。
&esp;&esp;赵俨算是知道为什么主公敢公然在昌邑搞事情了。
&esp;&esp;他们父子俩这个演技赵俨是佩服的。
&esp;&esp;也不知道都是怎么锻炼出来的。
&esp;&esp;——人生阅历还太少的曹操当然斗不过陛下和太子了,毕竟小阿瞒今年才39岁!
&esp;&esp;始皇当皇帝都不止当了39年,扶苏两辈子当皇帝也当了30多年呢。
&esp;&esp;赵俨看着曹操油盐不进的固执模样,心累地想着文若平时真是辛苦了。也不知道文若都是怎么劝动曹操的,又或者劝不动的时候就干脆不劝了?
&esp;&esp;不管怎么说,主公交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不能办砸。而且办砸了的话,君郎一定会收拾他的。
&esp;&esp;赵俨飞快启动第三套说辞:
&esp;&esp;“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使君何必为了区区陶谦冒上与臣属离心的危险呢?您与秦氏父子相处时间只有数月,之后便带兵出征,已经整整一年多了。”
&esp;&esp;言下之意你们关系压根就没那么铁,而且关系再好的人分别那么久也容易变得生疏起来。你现在还上赶着去得罪人家,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人生道路太过平坦了?
&esp;&esp;赵俨俨然一副宁愿做个背后说嘴的小人,也要把血淋淋的现实撕扯开来给明公看的架势,直接用犀利的言辞解说人性。
&esp;&esp;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曹操不要太过相信别人。关系是要经营的,小裂缝迟早也会变大,到时候就修补不了了。
&esp;&esp;最后赵俨还丢下一句:
&esp;&esp;“某不信文若在此会不阻止使君行如此不合时宜之事,使君不妨去信询问,听听文若的意见。”
&esp;&esp;荀彧留守在兖州边界调度粮草,没有跟随曹操大军一起乱跑。要不是仗着荀彧不在跟前,曹操也不能这么浪。
&esp;&esp;作为名声极佳的世家子,荀彧本身很懂经营这些。曹操要干为人诟病的屠城之事,荀彧于情于理都肯定得阻拦他。
&esp;&esp;大汉这些年以儒家为尊,而儒家先贤、荀彧的先祖荀子,曾经明确写过不耻屠城之事。
&esp;&esp;曹操一下子哑口无言:
&esp;&esp;“此事、此事便不必问文若了,操不行便是。”
&esp;&esp;一个秦梓桑不满他还可以不管不顾,加上荀彧,加上不赞同的颍川大才赵俨,这么多人一起发声,可见自己手底下的谋臣都不赞同此举。
&esp;&esp;曹操又不是个傻子。
&esp;&esp;他敏锐地意识到继续坚持会直接得罪手底下的所有谋士,秦正秦胥代表兖州集团,荀彧赵俨代表颍川集团——那不给他得罪完了?!
&esp;&esp;赵俨看他松口,最后补充了一句:
&esp;&esp;“若屠杀徐州庶民,以后徐州只怕更难归心。使君不可只看此举能够威慑陶谦,也要考虑日后吞并徐州的大业啊!”
&esp;&esp;如果说前面的利弊陈述还能说是让曹操为了局势妥协,后面这句就是彻底地在为曹操的长远利益考量了。
&esp;&esp;这话听着也比前头那些更顺耳。
&esp;&esp;曹操借坡下驴:
&esp;&esp;“伯然所言甚是,操以后会谨慎行事的。”
&esp;&esp;如今没有杀父之仇摆在前面,曹操还没被仇恨冲昏头脑,否则再怎么劝也没用。
&esp;&esp;赵俨总算搞定了这个任务,心累地回去给主公写信报喜了。
&esp;&esp;不行,曹操身边是不能待了。他得想个法子脱身,跟着曹操真的没前途。
&esp;&esp;赵俨琢磨了很久要怎么不惹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