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版主>情欲小说>红楼之挽天倾> 红楼之挽天倾 第24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红楼之挽天倾 第241节(3 / 3)

&esp;&esp;因为时近寒冬,缺衣少食的贼寇,在山上根本苦熬不住。

&esp;&esp;贾珩又着俘虏贼寇在山中呼喊,“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赏”的口号,颇是瓦解了贼寇的抵抗意志,不少贼寇下山向官军投诚。

&esp;&esp;贾母笑了笑,说道:“那就还好,我还想着别耽误了过年呢。”

&esp;&esp;探春笑了笑,道:“珩哥哥带着京营一万多大军剿寇,剿平那些贼寇,自是如探囊取物,再说一时牵绊住手脚,怎么也不至于耽误过年,纵然将校为王事忙得年都顾不上,总要考虑下面的兵卒才是的,否则人心思归,肯定是要影响士气的。”

&esp;&esp;凤姐丹凤眼看了一眼探春,清笑道:“瞧瞧,又是士气,又是人心思归的,三妹妹自从跟着珩兄弟写什么文书之后,对这军营里的事儿,倒是越来越有见地了。”

&esp;&esp;众人闻言,都是轻笑了起来。

&esp;&esp;却把探春弄得多少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是看得多了,才知道一些。”

&esp;&esp;见众人三两句话,又是将话题转到贾珩身上,王夫人脸色笑意凝滞了下,只觉吃了苍蝇一样。

&esp;&esp;又是那位珩大爷!

&esp;&esp;他怎么就不战死在外面!

&esp;&esp;还有三丫头,养了她十几年,还抵不住跟人家几天!

&esp;&esp;……

&esp;&esp;……

&esp;&esp;大明宫,偏殿,书房之中,冬日午后的柔和阳光落在条案之上。

&esp;&esp;崇平帝手中拿着奏疏,正在执笔批阅着。

&esp;&esp;“戴权,贾子钰的奏疏过来了吗?”崇平帝忽地停了笔,抬起头,问着一旁的戴权。

&esp;&esp;戴权笑道:“陛下,昨个儿贾子钰才递来的奏疏,说是这两天要班师还京呢。”

&esp;&esp;自贾珩离京之后,连战连捷,奏疏不停。

&esp;&esp;这奏疏因为并未经通政司呈递,而是由锦衣府的人呈送,直达御前。

&esp;&esp;怎么说呢?

&esp;&esp;几乎两三天一封,都快成日记了,不仅是捷报,还有一些感慨以及随笔,倒是有些像思想动态的汇报。

&esp;&esp;比如对三辅百姓民生困顿、贼寇屡禁不绝的看法,忧国忧民与真知灼见,共同洋溢于字里行间。

&esp;&esp;如果没有成绩和喜讯,这种频度的奏疏,就有些让人心烦,但配合着不停传来的捷报,以及昨个儿急递而来的少华山贼寇主力全部覆灭,再加上贾珩对民生、治安、兵务的政论思考。

&esp;&esp;这奏疏就显得情真意切、字字珠玑,将一个拳拳之心而又不乏智谋才略的能臣、直臣,跃然形于纸上。

&esp;&esp;甚至,崇平帝还产生了一些,嗯,类似后世女人等“情书”的期待。

&esp;&esp;最近不久,贾珩更是提出“整顿盐务、刷新吏治、裁汰旧军”的必要性和关联性,从轻重缓急上,提出三者应该同时推进,并行不悖。

&esp;&esp;嗯,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esp;&esp;这一论断,不仅佐证了崇平帝的决策,也给予了其施政信心。

&esp;&esp;这本就是崇平帝在心底隐隐成型——明年的新政策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好版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