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 青最初接触路遥的作品,是在一九九六年的上半年中。在这以前,隐约听说路遥这个人及其作品人生,并且人生被改编成了电影,但这些东西我都没有看过。后来听说路遥死了,是因为写书而累死的,我于是很钦佩他——觉得他以这种伟大的劳动留给世人宝贵的东西,却永远地因为这些东西而离开了人世。但至今我仍然不甚了解路遥的生平及其创作经历,因为至今我没有见过其译传或系统介绍他的文章。但我系统一完整地接触他的作品,并且认真阅读他的作品,便从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了。平凡的世界曾荣获矛盾文学奖,小说以陕西某地地带为基本地点原型进行活动。看了那小说,想写点东西,但觉着心里很欠缺,写不出来;后来与一位同学就里面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总觉提好象有些什么不妥,但终究没有写出东西来。而对平凡的世界普遍感觉是:农村气息浓厚、凝重,处处洋溢着泥土的芬芳,语言质朴、地方化,并且有些粗鲁。(好像不敢说别的吧。因为对于获过奖的作品,我们这些年方弱冠的毛小子恐怕稚嫩的还敢就什么呢?)这一次,我匆匆中,认真地读了一遍中篇小说人生。在我刚开始接触人生时,那是一九九六年的下半年,大约是九月份吧,我到一位朋友那里,见其案头搁一套路遥文集。开篇便是人生,而且前面录有柳青同志那段耐人寻味的话作题记,便匆匆翻几页,留下了个要看书的愿望。可惜寻时我没有书,而且时间特别忙碌,也就没有看得上。这次倒是有书,也有时间,只是故事情节催着我赶快往下看,也就被人物牵着急急地往下赶。终于今夜,读完是书。只觉得心里一阵怅惘,不觉地叹了一口长气。再详细看看里面的几个细节,就觉得应该赶快写一点东西。因为我害怕和别人讨论讨论,说一说,就又记忆忘却了小说人物留给我的印象和我原有的看法。果然不出所料,有几人也是与我前前后后看了人生的,便过来问我的看法。当我与他们谈了几句之后,反过来再写,就觉得我脑中那些活生生的而且有的立体感的人物形象顿时淡漠了。有时这么奇怪,当时看平凡的世界也是这么个过程,与别人探讨后,就觉得只能分析人物形象,而很难形成自己的看法了。在而今回忆起来,我看了在部分小说写出读后感的还不多,仅就回忆,好象关于牛虻、简、爱这两部小说的读后感写的比较认真,有些看法与感慨;而像红与黑、娜娜、死农奴、安娜。卡列尼娜等部外国作品和中国诸如四大名著以及许多演义类的书,都没有写过东西。在这里,我只能仅自己的浅陋看法写点东西,谈点感想,作为我读人生的纪念文字了。从我的认识与感觉上来说,人生比平凡的世界好。因为我认为(不管这些看法得当与否,是我的切身认识):人生要比平凡的世界紧头面人物凑而洗炼,故事与感染力也更深一些,更能抓住人心;而平凡的世界也许是结构宏大的缘故,总之比较松散,不如人生魅力强。这是我对两部小说的认识与比较。人生的主人公无疑是高加林,因为全书的故事是从高加林开始的,而在那“并非结局”的结局中也是以高加林回到黄土地上结束的。但在读书众多的出场人物中,我最佩服的却是刘巧珍。刘巧珍——一位朴实善良、纯真而美丽的农村姑娘,没以文化——不识一个字,但她的人格是伟大的,性格倔强而富有个性,意志非常坚强,心胸非常博大宽阔。我总觉得,用我的文字,难以表达我对巧珍的敬佩。是否巧珍是作者有意刻画塑造的完美形象呢?巧珍人美,心灵更美!就是这样一位善良而美丽的姑娘,在高加林最失意的时候,给了加林最博大无私的爱,把加林从精神的废墟中扶了起来,使他燃烧起了再造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巧珍——她那么善解人意,那么体贴人心,她把一切都交给加林,连并她那一颗纯洁善良而炽热的少女之心。但最后,又是这一切给她带来了毁灭性的精神打击,带给了最大的伤痛。可是当高加林落魄归来时,她依然以博大无比的胸怀尽她最大的努力为加林帮忙,并且说服她的亲人——巧英姐也帮忙。的确,她的性格是坚强的,她的人格是伟大的。尽管这时她已经结了婚,并且准备真心实意地和她的丈夫马拴过一生。此时此刻,高加林与她刘巧珍完全是一个毫无关系的人,但她依然尽着最大的努力为加林做工作。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呢!她走的是怎样一条人生道路呢?!假如若我们的生活中多几个巧珍,又该是多么美好的的事啊!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是公正而无情的。愚弄生活的人,生活也愚弄他——这是高加林曾经的生活道路呢?尽管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但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依靠现实做后盾,才能去生活。撇开现实的好高鹜远只能带来一个活该而可悲的结局——我认为高加林即此!丁丑四月十二日记于兰州
好版主